多年来,学院一直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并在水土流失控制、农村环境治理、生态系统恢复、湖泊流域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影响评价六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重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水土流失控制:依托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及学科,学院先后在云南省16个州(市)承担了各类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工程等地方社会科技服务项目,为云南省水土流失控制建设了“西林样板”。

——农村环境治理:依托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学科,学院先后在昆明、大理、文山等州(市)承担了大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等技术咨询服务项目,为改善云南农村自然环境条件、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等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可行技术,在云南省农村环境治理领域提供了“西林智慧”。

——生态系统恢复:依托学院水土保持、生态学、环境工程等专业及学科,学院先后在云南省16个州(市)承担了大批干热河谷、石漠化、高寒山区等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项目的技术咨询,在昆明滇池流域、大理洱海流域、文山普者黑流域等承担了大量湖滨湿地恢复、人工湿地建设等方面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等社会科技服务项目,为高原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顶层设计和科技支撑,为云南省湿地保护和建设提供了“西林智库”。

——湖泊流域保护:依托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专业及学科,学院先后在滇池、洱海、普者黑等湖泊流域及大理、文山等州(市)的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承担了大量的环境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土涵养林构建、入湖河道整治等方面的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施工设计等社会科技服务项目,为高原湖泊流域保护与治理提出了“西林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依托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及学科,学院先后在云南省各地承担了大量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河流综合治理等方面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施工设计等社会科技服务项目,为我校参与云南重金属污染防治贡献了“西林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依托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等专业及学科,学院先后在云南省16个州(市)承担了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地方社会科技服务项目,为云南省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科技服务亮出了“西林名片”。

XML 地图